发布日期:2025-11-19 09:13 点击次数:73
前几天,和几位妈妈聊天,大家纷纷吐槽陪孩子写作业的种种艰辛。
孩子磨蹭、马虎、注意力不集中,半个小时能写完的作业,硬是拖到晚上10点……
一旁的可可妈妈却淡定地说:“我家可可写作业从来不用我催,自己就搞定了。”
大家羡慕不已,纷纷追问她有什么秘诀。
她说:“错误的陪伴方式,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力。你陪伴的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习惯。”
不同的陪伴方式,养出孩子不同的学习状态和习惯。
下面这4种妈妈,越陪孩子越厉害,尤其是第2种

01
会放手的“懒妈妈”
很多妈妈一看到孩子磨蹭不写作业,就忍不住催促、唠叨,结果越催孩子越慢,最后演变成亲子大战。
而聪明的“懒妈妈”懂得放手,让孩子明白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情。
当孩子磨蹭时,她们不会表现出焦虑和着急。
我经常对我家孩子说:“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,妈妈不会过于焦虑,也不会过度提醒。”
果然,当我足够“懒”,懒到孩子感觉我指望不上的时候,她真的会对自己负责。
我家大宝考试前复习+考试前文具准备从来不用我管,成绩也更好。
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孩子,让孩子从“要我学”变成“我要学”。

02
会保持“距离”的妈妈
很多家长喜欢“盯着”孩子写作业,一发现错误就立刻指出来。
这种做法看似负责,实则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。
试想一下,当你正在认真工作,有人一直站在你身后,时不时指出你的错误,你是什么感受?
孩子正在写作业,有道题不会,正在思考,你突然大喊:“这么简单你都不会?在学校学了啥?”孩子被吓得一哆嗦,思维完全被打断了。
久而久之,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,就不敢思考,胡乱写个答案,或者干脆等着家长讲解。

聪明的妈妈会保持适当距离,给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。
每次孩子写作业时,她会退到一旁,拿一本书安静地看书,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。
当孩子真的需要帮助时,也是孩子走过去去找她帮助,而不是孩子一喊妈,就随时待命。
这种“不打扰的陪伴”,既让孩子感到安全,又保护了孩子的专注力。
03
会欣赏的妈妈
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“期待效应”(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):当我们对一个人抱有积极的期待和信念时,这个人往往会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。
聪明的妈妈,善于发现和欣赏孩子的优点,不断给孩子积极的暗示。

我家邻居瑶瑶妈妈就是这样一位会欣赏的妈妈。
瑶瑶写作业速度比较慢,但瑶瑶妈从不催促,反而在女儿完成作业后说:“宝贝,你今天比昨天提前了5分钟完成作业,有进步!”
遇到比较难的题目,瑶瑶解出来后,妈妈会由衷地赞叹:“这么难的题你都能做出来,太厉害了!”
在妈妈的鼓励下,瑶瑶越来越自信,写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明显提升。
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认可、被欣赏。
当我们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,不断强化他们的优点,孩子就会在我们期待的方向上越来越好。

不然你试试,每天都在发现孩子的优点,你会发现她一天比一天优秀。
04
会坚持的妈妈
俗话说:习惯成自然。一个好习惯的养成,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。
会坚持的妈妈,不仅懂得培养孩子的好习惯,更懂得以身作则,和孩子一起成长。
同事李姐的女儿朵朵今年三年级,从一年级开始,李姐就培养她每天写日记的习惯。
从一开始的一句话,到现在的不少于100字,朵朵一写就是三年。
这三年不仅她在写,李姐自己也每天写育儿日记。
如今,朵朵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,尤其是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。
更难得的是,朵朵已经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,识字量和理解能力远超同龄人。

李姐说:“陪伴孩子成长是一场马拉松,不是短跑。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,而不是一时的爆发。”
教育本质上是习惯的养成,而习惯的养成靠的是坚持。
当妈妈能够持之以恒地陪伴孩子养成好习惯,孩子自然会越来越好